對于剛剛敲鐘上市的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來說,寧夏國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運營的自治區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就如同一位白衣騎士,在企業曾經困難的時候來過,在企業走出困難窘境后又悄悄走了。
2017年至2018年,以H7N9事件為主的蛋雞行業,經歷了行業低谷、市場不旺、銷路不暢,利潤微薄。以蛋種雞起家的寧夏曉鳴農牧股份有限公司也遭遇了困境。
在養殖行業里,行業周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冠疫情等類似這樣的行業“黑天鵝”、公共衛生事件等對整個畜牧養殖業都會造成較大的沖擊。市場價格波動較為頻繁。大多數蛋雞養殖經營者的抗風險能力弱,市場預判能力不足,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很容易在一次次的波峰谷底中被市場淘汰。

父母代種雞。
曉鳴股份很早就有建立“護城河”的意識,成立之初就始終秉承生物安全的養殖理念,在抵御市場、行業、疫情等風險方面做足了準備。在蛋雞養殖行業,曉鳴股份歷經20余年的技術沉淀和跨越發展,采用“集中養殖,分散孵化”的商業模式,截至2020年6月,在寧蒙境內建設3大標準化蛋種雞生態養殖基地,建成4座祖代養殖場,18座父母代養殖場,在河南蘭考建立青年雞場1座,在寧夏閩寧,新疆五家渠,河南蘭考、吉林長春、陜西三原等地分別建有大型孵化廠6座,公司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蛋雞消毒飼料加工廠1座,建立科技創新平臺6處,院士工作站和專家工作站人才載體2個,自治區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公司逐漸形成了“集中飼養、分散孵化、布局全國、面向世界”的產業分布模式,努力穩固自己的“護城河”,對抗市場風險。

阿拉善百萬種雞生態養殖基地。
即使這樣,在遭遇猝不及防的公共事件面前,被市場大浪“拍打”仍然不可避免。在企業“寒冬時節”,自治區政府產業引導基金伸出了援手。經過嚴格的審批、談判后,政府產業引導基金一次性投入了2900萬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曉鳴股份用這筆錢采購原材料,備好“冬糧”,做好“冬衣”抵御寒冷。

曉鳴股份閩寧產業園。
產業基金不同于其他金融機構,既有輸血功能,更注重造血機制。“自治區政府產業引導基金進入企業后,不僅讓企業享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融資魅力,而且增加了企業在金融、政府系統中的信用背書。”曉鳴股份郭磊說。同時,政府產業基金能夠引導企業規范運作,步入高質量發展之路。

彼得森大箱體孵化器。
隨之而來的2019年,之前的“儲備”顯效。走出低谷后,曉鳴股份抓緊機遇,堅定邁向上市資本發展之路。而在它的培育和成長過程中,自治區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發揮了重要作用,用“看不見的手”助推曉鳴股份一步一步深耕資本市場。
基于上市要求,原本投資5年的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在充分發揮產業引導和資金撬動作用后功成身退,實現了政府投資基金支持產業發展的目標。(寧夏日報記者 楊娟 時明霞 文/圖)